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倡议书》:源头治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6-22 18:54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阅读全文:
https://page.shizi.qq.com/page/2 ... 4khMo0V5jgvJZbujuYQ

本倡议书经过2025年5月24日动物法治论坛第二届年会的圆桌会谈,现正式发布。

01 引言:守护社区生灵,共建和谐家园

动物是人类最古老也最沉默的邻居。它们或是在阳台上等待主人归家的宠物,或是在垃圾桶旁徘徊的流浪猫狗,又或是在绿荫中跳跃的野生生灵。然而,当“不文明养犬”“随意遗弃”“虐待动物”等事件频发,当流浪动物因生存空间挤压而引发人宠冲突,当社区成为动物保护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时,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:城乡社区动物文明建设,是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,更是关乎人性尊严的道德命题。

今天,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:

请将目光投向社区这一“最小治理单元”,在国家法供应不足的情况下,依托民间法,推进社区动物文明建设。

文明饲养动物,文明对待动物,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,更是对和谐社会的投资。

02 社区动物文明建设的困境与痛点


1. 社区动物管理和保护:一场“孤岛求生”

城乡社区是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最前线,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场域:

(1)源头失控:不文明养宠、随意遗弃、虐待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,因缺乏监督机制而成为社区治理盲区。

(2)舆论围剿:部分业主以“卫生隐患”“噪音扰民”“不喜欢”为由投诉驱赶,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为规避责任选择“一刀切”清理,甚至禁养犬猫。

(3)资源匮乏:社区救助人往往以一己之力承担喂养、绝育、医疗等责任,长期处于“透支状态”。

(4)动物多样:除了猫狗,社区中还生活着鸟类、松鼠、兔子、老鼠、黄鼠狼、刺猬、蛇等各类小型野生动物。不同动物的生态习性、健康风险和管理需求各不相同,加剧管理难度。


2. 被忽视的真相:社区救助比社会救助更难

流浪动物救助基地虽面临巨大压力,但至少拥有固定场地、专业团队和公众关注;而社区救助却是“无围墙的战场”:

(1)情绪对立: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激化矛盾,导致动物成为众矢之的,救助人甚至被污名化为“干扰社区秩序者”;

(2)立场对立:极少数人仇视动物,或者以虐待为乐,煽风点火,投诉生事,引导社区文明的走向,导致动物慈善被扼杀;

(3)身份困境:救助被视为是个人的私事,与社区公共事务无关,往往被苛求“不要占用公共资源”“要喂就带回家去喂”“送去外面的救助基地”;

(4)四面楚歌:在情绪对立、立场对立造成的四面楚歌中,社区救助躲躲藏藏、惶惶恐恐,难以安放一只碗、一个窝。


03 倡议目标:从“救助流浪”到“共建文明”


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跳出狭义救助思维,转向源头控制,以“社区动物文明共建”为核心目标,构建四大支持体系:

1. 法律政策倡导体系:为社区动物保护和管理赋权明责

(1)完善地方法律政策:完善地方养犬管理规定,培育发展动物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,明确社区居委会(村委会)、业委会、物业在动物文明建设中的职责。

(2)完善监督机制:公安、城管、农业农村、林业等部门严格查处不文明养犬、遗弃、虐待、滥屠、滥食等行为,发挥宣传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倡导和监督作用。

2.自治共建体系:让民间法成为凝聚共建各方的社会规范

(1)制定居民公约和管理规约:由社区制定动物文明建设居民公约,由业主大会通过家养动物管理专项规约,以民间法弥补国家法的不足,引导文明饲养动物和文明对待动物的价值取向,实现社区的道德约定。

(2)建立多方动物文明共建机制:由业主志愿者组织、物业、业委会、居委会(村委会)等共建各方协商制定管理和保护方案,实现“将本社区的动物问题解决在本社区内”的自治目标。

(3)构建“人宠共享空间”:在社区内规划专门的犬只活动空间,激励养犬人履行责任,杜绝遛狗不拴绳、犬吠扰民、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,消除安全隐患。

(4)推行“TNR+定点投喂”模式:通过绝育、免疫、放归(TNR)控制流浪动物数量,设立固定投喂点,发挥流浪动物的生态功能和对人的治愈作用。

3. 资源支持体系:让社区救助人有余力转向源头控制

(1)设立社区动物保护管理基金:倡导设立社区基金,资助社区绝育、疫苗、临时安置等基础服务,实现社区救助的可持续性。

(2)搭建物资共享平台:整合社会闲置资源(如宠物食品、医疗物资、日常用品),实现按需配置。

(3)组建专业支援网络:兽医、训犬师、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提供定期义诊、行为指导、纠纷调解等服务。

4.教育宣传体系:用温情化解偏见

(1)开展“生命教育”活动:通过各自形式传递“尊重生命、文明养宠”理念。

(2)打造社区动物故事:为社区流浪动物制作档案,讲述它们的生存故事,激发居民共情。

(3)建立“文明红黑榜”:公示文明典范与违规行为,形成道德约束与正向引导。

04 行动呼吁:每一份力量都是改变的开始


致政府与社区管理者:

(1)请将动物文明建设纳入“文明城市”“幸福社区”考核指标;

(2)制定动物文明建设公约和家养动物管理规约等,实现民间法的治理价值;

(3)开放社区闲置空间用于社区流浪动物临时安置;

(4)推进文明养宠制度建设,并加强违规行为监管。

致企业与社会组织:

(1)请将CSR(企业社会责任)项目向社区倾斜,用于社区动物管理设施建设或社区动物救助。

(2)开发“社区动物文明”公益产品,每笔消费自动捐赠社区社会组织。

(3)支持以商养善的社区自治造血工程,促进社区动物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。

致每一位居民:

(1)如果您是宠物主人,请牵好一根绳、清理一袋便、保毛孩一世安宁,用文明守护信任;

(2)如果您是普通居民,请对流浪动物多一分宽容,对救助人多一分支持;

(3)如果您有余力,请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,哪怕只是转发一条信息。

05 结语:让动物成为社区的居民

当动物被接纳为社区的居民之时,便不再有那么多冷漠的驱逐、无情的遗弃、残忍的虐杀及毫无人性的地下繁殖,也就没有救助人的倾家荡产,及整个社会的撕裂互害。

这是一场关于文明与共情的实践。今日的倡议,不仅是为了动物,更是为了我们自己。当社区成为充满温情的生命共同体,人性的光辉终将照亮每一处角落。让我们携手行动,从社区出发,筑起一座座生命的诺亚方舟!


倡议发起单位:


动物法治论坛18家高校院所

杭州市钱塘区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


联合倡议单位:


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

杭州生生不息食品有限公司(PET-EVER)

北京君泰华方经贸有限公司

新疆叶河酒业有限公司(喀什老窖)

上海胖虎流浪动物互助会

2025年5月28日


动物法治论坛18家高校院所: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治研究所、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、聊城大学法学院、武汉理工大学法社学院、温州大学法学院、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、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、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、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、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、辽宁师范大学法政学院、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、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、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发展研究院、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、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、武汉文理学院政法学院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动物保护数据中心

GMT+8, 2025-10-28 14:48 , Processed in 0.10585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